- 朱姿懿;
作为汉字构形的核心要素和书法创作的基础依托,线条在汉字发展中承载着重要价值。从汉字的“形本位”出发,线条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元素,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初方式,暗含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人文精神;书法线条不仅是书者顺利进入汉字世界、掌握书写技法的基础,也是其表达主观心象、镕铄情感体验的载体。从“一画”到“万画”,通过对汉字初象的回归与汉字发展的展望,探究汉字线条强大的生命力与丰富的美学意蕴。
2025年03期 v.45;No.24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梁向伟;
蝉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自汉代已见端倪。早期蝉图像多与原始宗教观念有关,后来逐渐应用于器物装饰与绘画创作。魏晋以来,随着“咏蝉诗”的兴起,画家在蝉图像中融入了独特的文人情感内涵。以美术史研究中较少关注的蝉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其图像演变脉络,解析其意象功能与文化属性,重点通过蝉图像中的诗画关系,探讨创作主体对蝉的精神赋予,最终揭示这一视觉意象所积淀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
2025年03期 v.45;No.241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黄博阳;
作为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类型之一,年代剧常以现实主义叙事视角,秉持人民美学的创作取向,展现历经风雨的家族命运与时代变迁,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情感积淀。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年代剧《幸福草》,采用家国叙事的讲述方式,以普通人在特定年代的命运沉浮为切入点,将菌草技术的国际合作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结,成功构筑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桥梁。该剧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地域、文化与心理等多维图景,呈现具有社会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赋予作品深刻的思考维度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在戏剧性与现实性的平衡中,《幸福草》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为国产年代剧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中国电视剧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2025年03期 v.45;No.241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丽丽;
伴随社会文化语境及用户审美需求的变迁,国产喜剧电影在品牌化运营、系列化创作、类型融合等领域不断探索,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在梳理国产喜剧电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市场与艺术需求视角分析了当前国产喜剧电影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基于电影工业美学理念从技术美学、叙事美学及类型美学创新的维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喜剧电影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旨在提升国产喜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和艺术表现力。
2025年03期 v.45;No.241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宋笃志;
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的深刻变革与传播情境的多元耦合,推动了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转型。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是视听产业中最具显性表征及影响力的媒介,其存在与发展深受社会文化语境、媒介生态环境、节目制作环境等宏观体系的制约。以全国首档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为例,主持人舒冬的角色不仅是真情故事的叙事者、情感态度的传播者,更是寻亲行动的实践者。其角色定位的多重性与全媒体语境下的叙事重构、情感传播的具身化转向及参与式文化下的角色期待密切相关。这一成功案例为全媒体时代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03期 v.45;No.24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陈碧婷;李旭;
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数字化传播存在热度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以哔哩哔哩平台“博物汉字”账号的甲骨文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解析其多模态话语构建机制,探究语言、图像、声音及互动模态的协同效应对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该账号通过年轻化叙事和跨模态互动等策略显著提升了甲骨文传播的趣味性与受众接受度。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文化内涵+热点赋能+科技驱动”三维协同优化策略,为甲骨文及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创新路径。
2025年03期 v.45;No.241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孙孟猛;
身体既是一种符号,同时也是物质性表达与视觉化呈现的媒介。陈思诚的电影创作契合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时代潮流,以身体为媒介,以类型化、视觉化为策略,构建起兼具民族文化底色与国际市场视野的电影创作范式。在其“电影宇宙”中,身体图景通过身体体验、推理、技术、时间的串联,凸显了身体的物质化特点与视觉化倾向。从身体研究的视角出发,围绕陈思诚导演与编剧的电影作品,探讨其中所呈现出来的身体美学特征及其影像风格特点,分析影像对身体符号的塑造逻辑及其如何实现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2025年03期 v.45;No.241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崔丽娜;成科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于此,文章聚焦河南开封汴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在创新驱动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传统非遗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市场分析、SWOT分析及实地调研,揭示了汴绣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提出有关其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及针对性营销策略,旨在增强汴绣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推动汴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241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孙继文;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凭借精准的个性化推送,在信息分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也对网络舆论生态平衡产生冲击。它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削弱了主流舆论的引导力,阻碍主流价值观传播。基于此,文章从算法设计、商业利益、用户选择和监管治理等方面分析其成因,提出多维度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算法设计、强化价值引领、完善监管体系和提升用户素养等方面,对营造开放包容、多元有序的网络舆论空间,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2025年03期 v.45;No.24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